通訊:香港“鬼才導演”的變與不變
當音樂劇《梁祝的繼承者們》26日晚在廈門閩南大戲院落幕時,時間已近午夜,有香港“鬼才導演”之稱的舞臺劇導演林奕華,帶著全體演員向觀眾謝幕。
這是林奕華首部音樂劇作品《梁祝的繼承者們》于港澳等地上演一年多后,第一次到內地巡演。隨后,該劇將赴上海、蘇州、杭州、北京、重慶等多地演出。
演出前幾天,林奕華就帶著劇組來到廈門排練,還領著主角們與廈門觀眾座談。座談中,林奕華說,是“夢想和理想”把他“帶到這里來”。林奕華不擔心“劇透”,因為在廈門所排練的場景,與最初演出時,已經完全不同了。
改變的,不僅僅是劇作本身。
和上一部舞臺劇作品《賈寶玉》相比,《梁祝的繼承者們》少了美輪美奐的場景,更加簡單、純凈。
和主流音樂劇相比,林奕華啟用大量非專業(yè)演員,摒棄以耳熟能詳的歌曲與觀眾拉近距離的做法,自己費心費力新寫了十七首歌。
除了所有歌詞由林奕華親自撰寫,劇作中的音樂由曾獲金馬、金鐘、金曲獎的陳建騏操刀,負責編舞的是和林奕華在《賈寶玉》、《三國》等舞臺劇中已有合作的老搭檔吳宇烈。這三人組合,被認為是華語音樂劇的黃金陣容。
林奕華對古典名著的“改變”,長期為外界所爭議。
在林奕華版本的“梁!敝,梁山伯和祝英臺都變成了現代人,他們戀愛故事的場景,也從尼山書院變成了藝術學院;經典的“哭墳”,也演化為劇中優(yōu)美動聽的《你有在美術館哭過嗎》。
對此,林奕華說,外國文學說故事的方式以及故事的精神,成為他人生的底色,他正是用這種底色去看中國古典文學,從而表達出自己的視野和感悟。
就如同在《三國》中,人們更多看到的是敵人間的勾心斗角,但林奕華看到的,則是和“敵人”這個概念完全不同的“對手”;在《水滸》中,林奕華用現代人的視角,把九個主人公塑造為社會的邊緣人。
“我們是一條河流下來的人,都有共鳴經驗”,林奕華說,就此而言,繼承是有意義的,大家都活在“我們民族我們文化中”。
或緣于此,從《水滸》到《西游記》,從《賈寶玉》到《三國》,林奕華長期將自己的創(chuàng)作聚焦于中國古典名著,《梁祝的繼承者們》也不例外。這是林奕華不變的創(chuàng)作源泉。
在林奕華版“梁祝”中,他希望表達青春、勇氣、熱情以及生命中的遺憾。他希望,面對無常,“讓我們的遺憾變成不朽,永遠讓我們回憶起來的時候覺得值得!(完)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